当前位置:首页 > 中式婚礼流程 > 正文

中式满族婚礼流程,中式满族婚礼流程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式满族婚礼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式满族婚礼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满族和汉族结婚习俗?
  2. 满族嫁女儿习俗?

满族和汉族结婚习俗

在时下当今,一般情况下,汉族男人娶满族女子为妻,百无禁忌!

满族,历史上,生活东北、外东北,在明朝末年,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帝国后,大量的随之入关,散居全国各地,杂处生活在***中间,几百年历史进程中,已经基本汉化。

中式满族婚礼流程,中式满族婚礼流程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满语、满文,已经基本消亡,据说,现在能掌握使用满族语言、文字的满族人,全国仅十余人而已。

满族女子身著“旗袍”,很有民族特色,也早已经为广大***女子普遍穿著使用,成为“国服”之一了。

满族嫁女儿习俗?

习俗之一就是方枕,在长白山里的木屋人家,当年的炕琴上都摞放着布枕头,近处细看,枕头的两头无不绣花纳朵,十分艳丽,为木屋生辉。这些枕头和枕头顶刺绣都出自新婚媳妇之手,是娘家的陪送。这是满族婚俗文化的艺术产品,是长白山文化中的精华。

中式满族婚礼流程,中式满族婚礼流程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通媒指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女方愿意就同意,问门户--满族女长大,开始聘婚,但婚姻不自主,完全由家长包办。先是“年老为媒”,或“亲友作伐”,议定婚姻。由男方托人到女方家说亲,女家如有意,方可开列某旗某佐领下人及三代情况,还要写清地址、功名、职业、属象、生辰八字等,这叫“门户贴”。由媒人转交,男先于女,两家借此了解对方家世等情况,其贴必压置于家奉灶神前三日,这是古礼中问名之义,谓之“问门户”。

合婚--“相看”后,如双方同意,便开写生辰等情况,双方还要问卜确认属上中下何等婚姻,并有无妨克翁姑父母之相,这叫“合婚”。

换盅--男家聘礼至女家时,女家受之并将手饰等物品陈于祖先位前,两亲翁并跑,以盅斟酒互相递换,然后醮祭,表示两家正式定婚成为亲家,亦有在订亲宴上,两亲翁于席间行换盅仪式的。

中式满族婚礼流程,中式满族婚礼流程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响棚--男方家这天要杀猪,在室外搭喜棚、锅灶,并开始接待远方亲友,房左侧还搭一个喇叭棚子,吹打起来,以使四邻能知道这家开始操办喜事,称谓“响棚”。

迎亲--婚礼正日,男家备喜轿彩车,新郎骑马及父率本家亲族、傧相、吹鼓手、仪仗等前往下墅迎新娘。在出发前还要“亮轿”,去时不空轿,轿里坐一小男孩叫“压轿”。迎新队伍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以便回来时加上新娘成双成对,以示吉利。

射三箭 新娘未下轿时,新郎于院内要连射三箭。弓、箭由司仪递与新郎,射毕再由其接过。新郎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仪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仪唱:“二射地妖!”向轿前射一支,司仪唱:“三射红煞!”所用之箭为无镟者,以免意外。

开脸--坐帐时要开脸,也有的在拜完天地后开脸。又称“绞脸”。由一全科女人,用新镊子和五色彩丝线为新娘拔去脸上的汗毛,同时开齐额发和鬓角,以标志此女已是成婚之人。

盖头--辰时,吹鼓手又开始吹打,鞭炮齐鸣,由新郎家的长辈全科女人端来红糖水,让新娘子喝下,意味着以后“嘴甜”。还把鸡蛋煮熟,剥掉皮,给新娘子擦脸,意味着新娘子脸上今后不生麻子。之后,叫新郎上前,以秤杆或马鞭子将新娘“盖头”挑下,抛于屋顶或帐篷顶。新郎揭盖头后,立即用手抚发,象征“结发夫妻”。此时新郎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模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式满族婚礼流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式满族婚礼流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