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兴化新农村婚礼流程安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兴化新农村婚礼流程安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大早迎亲。所谓“结婚”,本来是黄昏时迎亲的,但是兴化风俗不同。如果紧邻有人结婚,则大家都抢先迎亲。谁家新妇先入门,谁家吉利。
2、哭嫁。过去兴这个,现在则顺其自然。不过母女情深的,也会不禁热泪盈眶啊。哭是自然的。
4、开门封。迎亲队伍来到,娘家先闭门,待伴郎交出“开门封”(红包)才开门。其实这是古代抢婚习俗的残留,现在不过是仪式。
5、过去用轿子,现在也有步行的,讲究的用车子。
6、如果乘船,迎亲队伍路上遇到桥,必放鞭炮。无事也可间断地放鞭炮。
7、新妇入门,必放鞭炮。
8、过去新妇入门要坐房,不外出见客。现在则无所谓了。
9、中午一餐简单招待早来的亲戚和帮忙的朋友、邻居等,即“工作餐”。
关于六碗菜之说,就是表述一种餐宴的规格标准,就是六代表六六大顺之意!也有的地方婚礼是吃八碗和九碗的,当然八代表发的意思,九代表长久之意!
兴化人婚礼有吃六碗的民俗。因为在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农村能有六碗招待宾客已经非常不易。这六碗可是实打实的干货。兴化六大碗,有肉烧茨菇,红烧鱼,肉坨子,肚肺汤,杂烩,大蒜炒猪肝。
蔡襄有一个儿子叫蔡旬。他婚娶之时,不尚铺张,将婚礼办得很简朴。这一点,正是得到了蔡襄的“真传”。蔡襄为官之时,曾经写过《福州五戒文》《戒山头斋会碑》《教民十六事碑》等,提倡整饬吏治,力戒婚丧习俗的奢靡浪费。在其倡导下,地方颓俗为之一变。等到蔡旬娶妻之时,自然也受到蔡襄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对蔡旬的做法很是佩服,一直称善。
蔡襄还有一个曾孙蔡洸。他为官时时感念民生艰辛,一生清廉,即使官至户部尚书,也没有多少积蓄。根据历史记载,蔡洸卸任回乡时,两袖清风,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只得将朝廷赐给的银马鞍典卖了才有路资回去。这样的清廉,是蔡家一门世代相续的。
蔡襄有四个儿子,分别叫蔡匀、蔡甸、蔡旬、蔡旻。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安)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
感觉老家丰县东南一带在这方面还比铰理性,婚事用酒大部分是洋何蓝瓷,青瓷,象耳一类的但也有用其它地方的洒,但价位差不多五六十元一瓶,烟大部分是十几二十几一包小贡或小苏,席大部分四八八,六百元左右每桌,当然家庭条件好的会炫耀一些,
其实苏北农村也有很多有钱的,甚至不比苏南那些小老板差什么钱,我自己就是苏北人,我们这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结婚也用海之蓝,毕竟结婚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时刻,再省不能省结婚用酒。家庭条件中等的结婚也都用天之蓝,家庭条件较可以的,都用梦之蓝,梦三,梦六,梦九。从上百到上千,不过用的都是洋河酒,因为洋河酒厂就是江苏的,江苏人喝酒几乎都是用洋河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兴化新农村婚礼流程安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兴化新农村婚礼流程安排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lcbtn.com/post/3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