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洛阳农村婚礼新郎流程仪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洛阳农村婚礼新郎流程仪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议婚
在洛南,通常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介绍男方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状况。女方家感到满意后,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后,媒人和双方家长要在男家设宴,宴席上男女两家郑重交换男女生辰八字庚贴后,举杯庆祝,永结姻亲,不可变异。
(二)订婚
即古代的纳吉和纳征。男家卜的吉兆后遣媒人至女家互换婚帖。首先交换"庚贴",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聘礼,所赠聘礼洛阳俗称"四色礼",多为女方所用衣物及点心食品等。女方赠笔墨、文具、折扇给男方,意盼婿成才。
(三)成婚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南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1,新郎把新娘接回家,需要做的流程,各地的风俗不同,我就拿洛阳的风俗来告诉你吧。
2,新郎把新媳妇娶到家中以后,首先两人先共同进入新房,婆家人会端了一个盆儿,盆中放的有水,俗称洗手水,新娘必须洗洗手,并且给端盆人一个红包,接下来新郎新娘两个人要共同喝疙瘩汤,这些都是风俗。
3,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在新房合影留念,新郎新娘和双方家长在婚房中找全家福。
洛阳地区送好,也就是要结婚了需要送什么四色礼,在过去也就是送条烟,一瓶酒,一包点心,还有一样礼肉就可以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四色礼有所升级,可能会送的更好点,譬如说烟就都会更好点,但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主要看每个家庭的条件而决定,也有的要看女方的要求去买,
1、四色礼(礼盒):(一)老四色礼:礼肉(离娘肉)和连根葱是第一样礼;剩下的就多了,红筷子、皂角、点心、糖、米、面、盐、柏枝、粉条、镜子等等不一而足,各地有各地的选择,但是礼肉和连根葱这第一样礼,以及柏枝是不会少的,请喜家酌情掌握。
(二)新四色礼:第一样的礼肉和连根葱与老规矩一样,然后就是两瓶酒(长长久久)、两条烟(香火不断)、第四样或者是六、八、十个苹果或者是两包绿豆粉丝(白头到老)。
(三)果篮:这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新婚俗,最早从一些科研院所、知识家庭兴起。一般是四种水果,比如苹果(平安)、桔子(吉祥)、火龙果(红红火火)、葡萄或石榴(多子多福)等等时令水果,但是梨和荔枝不能用。用塑料膜把篮子封好,再扎上红色的彩带或拉花,既喜庆又体面,很可能会成为以后的发展方向。
2、手捧花(花球)、胸花:新郎手捧鲜花去迎娶新娘,胸花由伴郎保管,具体使用由司仪安排。通常由扎花车的花店或婚庆公司提供。
3、红毡两块:此辟邪之“神器”不知何时兴起,红布、红被面、红毯子都行。有些地方只用一块。或干脆不用。
4、鞭炮:办喜事往往都要放炮,一般来说6挂就够了。其他的小鞭炮、笛音雷的数量,喜家可以酌情掌握,但是我不赞成用闪光雷(八响雷),这种炮出问题的概率太高,实在令人担心,不建议使用。市区一般是有禁放区的。放炮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记。
5、礼花筒 (喷筒)16—18个。此类柔和的攻击武器,通常让新郎、新娘哭笑不得。
6、路线图:一车一份,是车队是否整齐、完整的基本保证。不要太相信带路的朋友,路上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
7、绑在车上的拉花,每车一对:大家都爱用红色的,我也没办法。但是我还是建议用粉红色、橘***、紫色以区别于别人的车队,因为车队跑乱的次数太多了,尤其是在市区里。气球不要用,它是挡住倒车镜的佳品。
8、补充一下:新人还要提前准备好大小红包、大小喜字若干,装饰房间用的拉花1—2套,装饰房间的静电贴若干,包糖、瓜子、花生的红袋子若干,酒店礼台的礼簿1—2本(交给礼台的“会计”和“出纳”好收钱和记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阳农村婚礼新郎流程仪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洛阳农村婚礼新郎流程仪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lcbtn.com/post/3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