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老年人举行婚礼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农村老年人举行婚礼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首先定下日期,然后大致统计一下来参加婚宴的亲友人数,娘家的婆家的都算上。。
2、寻找合适饭店,与饭店定下具体时辰,并根据人数订桌,注意别忘记多订1至2桌做后备,以及婚宴当天要根据亲友性质合理安排,例如在桌子上做好“嘉宾”、同事、同学、娘家、婆家字样的标牌。。
3、日期定了,饭店定了、时辰定了,提前一周开始派发请帖。。领导是一定要给请帖的,关系较近的电话通知就可以。。
4、婚宴开始前,新郎新娘入场时鸣放鞭炮,撒点鲜花。。(嫌麻烦取消也可以)
5、请两位位重量级的来宾(一般是新郎新娘各自的领导),宣读结婚证书
6、与此同时,双方老人前台就坐,新郎新娘等宣读完之后,分别向双方老人鞠躬敬茶,顺序是先娘家后婆家,“爸爸,请您喝茶”这时候就该改口了,老人送红包—改口钱。
7、宴席开始(不请主持人的话,此环节由男方父亲宣布,并讲两句客套、感谢的话)
8、新郎新娘开始敬酒敬烟,顺序为嘉宾领导、男方长辈亲友、女方长辈亲友、平辈亲友,此环节需要有介绍人,新郎新娘的父母帮着介绍吧
9、等亲友走后,一家人(指关系最近的人)安安静静地吃顿团圆饭。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河南农村举行婚礼当天的流程都有啥?这个黑嫂能回答一下,因为黑嫂是河南的,而且经常出没于别人的婚礼上。题主有疑惑也是正常的,毕竟年轻,对这种事又期待又忐忑,生怕当天会因为不懂做出什么下不来台的事。
黑嫂把知道的告诉您,以供题主参考。
为什么是当天凌晨五点呢?是因为您需要去女方家里,您自己开车也行,如果不会或没有驾驶证,让别人开车带着您也行。这个时候去女方家,主要是为了给新娘打扮和盘头。
很多人觉得现在还盘头有些老土,事实上这是个从远古就传下来的规矩,这是传统,古时候,盘头代表成为人妇,所以盘头规矩不应该消失。
一般情况下,这个是不在家进行的,去的地方多是照相馆,要不然就是婚庆公司。里面有专门化妆盘头的姑娘,这个需要大约一个多小时时间。
等新娘盘完头穿上婚纱后,您需要再把她送回家,然后您也该回家准备了。这是前面的准备后工,后面的才是正式流程。
到十点左右,您就应该坐在花车上出发了,去到女方家后,一阵阻拦是免不了的,发一阵红包进屋,进屋后的一阵红包也免不了,因为您需要找那双新娘结婚穿的红色高根鞋。
多半都是花钱买出来的,找到后,新娘是不会马上穿上这双红鞋的,你们需要一起出新娘的屋门,到了院里后是跟新娘家里人合影。合完影后,您为新娘蒙上盖头,然后拉着她一起出门上花车。
各地的风俗是不一样的,不建议你在悟空问答上咨询,最好是问问你当地的朋友或者一些老人,他们会告诉你的。
(附送结婚登记流程)
在我老家,一般当天婚礼的流程就是新郎官带着车队去接新娘,在去接新娘之前要布置婚房,并且准备好婚宴场地,广发请帖。
如果是朋友当司仪的话,还要准备化妆师、礼服、花童或者宾相什么的,这就看你当地的风俗习惯了。
另外,在我们老家车队去接新娘时,是要给车队红包的,如果特别熟悉的话,就给几个烟,玉溪、中华看你自己了。在路过下水道盖时,都会用红纸压上。
之后就是在娘家叫门、给红包、与亲朋好友合照,然后新郎背着新娘上车,给红包等流程。然后车队拉着新娘、送亲的队伍,绕着当地的县城或村绕上那么一圈,然后就直接去婚宴场地。
之后会放炮欢迎新娘,然后新娘进入休息间休息,现场的主持者帮你安排娘家人落座,有些婚礼会请戏台班子或歌手上台表演。等到吉时到了就是婚礼开始,然后是司仪互动,包括证婚人、主婚人、双方父母、以及新人发表一些感言、誓言、祝福的话语,之后就靠你朋友暖场了。
之后就是交换[_a***_]、新娘与公婆互动,给红包等环节。再接下来就是开席,上菜,请的团队开始表演,新郎新娘下桌敬酒,敬酒的方式也是有说法的,这个根据自己地方的习俗决定。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婚丧嫁娶习俗。哪怕是同一个民族,不同地方和不同的乡风民俗也不尽相同。我就我们那里(川东北)二三十年前与现在的嫁女习俗介绍一下。抛砖引玉,望各位点评,分享不同民俗风***。
一,二三十年前,交通还不便,我们处于山区。男女结婚的婚期是两天,一般按旧历(农历)计算,大多请了***先生选定的黄道吉日,不能犯各种忌(农历上有)。婚礼的头一天叫支客,意思是客人逐渐来了,大多是亲戚。第二天拜堂成亲之后,叫谢客。感谢各位亲友的捧场。男方要请好几十个帮忙抬嫁妆(女方陪嫁各种家具,被褥,电器等)的人叫礼上。礼上人员包括一个礼生,又称押礼生。他的职责是应酬到女方去路上和女方家与女方的各种礼仪交涉,这个人很重要。然后就是新郎和媒人夫妇同行。要请锣鼓唢呐等乐队,帮忙的一人一根礼竿(抬家具用的竿子,两人一组),还有到女方去的彩礼(包括新娘衣服N套,从头到角,新娘父母衣服各一套,各种吃食和香烟(这东西老值钱了)所有礼物都是事先双方协商好的,媒人作证。如果男方去的礼不能保质保量,女方的姑娘姐妹(尤其是姑,姨之类)要说话的。当着众亲友的面损你!(包括媒人和新郎)。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娶亲客,这个人是新郎至亲或熟人,必须有点见识的那种(女性)。她相当于男方形象代言人(象征性的男方迎娶新娘的领路人)。在男方吃过午饭(大约十二点左右)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女方开拔……这支队伍叫礼上,也称作过礼。大概四十人左右(人员多少根据女方陪嫁多少嫁妆家具而定)。
二,到女方以后,礼生与女方支客司(司仪,主要安排女方众客人,包括礼上人员吃住和男女礼节往来事宜,权力很大)交接男方彩礼,摆在几张大桌子上,由女方众亲戚"验收合格”,要是敢"缺斤少两”或者以次充好,应付了事的话,媒人和新郎那天晚上就得装孙子,处处挨训(本人一生难忘啊)!这是女方要找回"面子"的套路。忍忍就过去了。礼节交接完毕就吃晚饭,新郎够聪明的话,就早早自己找地方睡觉去了(本人当年太实在啊)。礼上人员由司仪安排往宿。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新娘要举行梳头仪式。由女方姐妹或姨姑负责,男方要准备好红包(很少,几元钱,意思一下,二十多年前)和鞭炮。天亮洗漱完毕就吃早饭,吃罢早饭就进入最重要环节:见拜!新娘打扮好,站在闺房里,司仪叫谁,谁就进去,名单有顺序,第一个是姑姑,叫"开拜",钱数又多又吉利。顺序是姑,舅,姨,表,先长辈,后平辈,先亲后疏,最后父母出来,叫收拜。过程中就是拿钱,新娘行礼。到父母出来时,哭得稀里哗啦的,新娘不能吃饭,路上要是想方便会被礼上人员嘲笑。还有一层意思,如果新娘吃了饭,会被认为没心没肺!都要走了,也吃得下去?)开拜仪式要折腾一个多小时,完毕就开席吃早饭。吃罢早饭就是另一个重要程序:出亲。第一轮是礼上人员和女方的七姑八姨九嫂子,姑娘姐妹等先吃,这拨人是新娘的送亲客,表示娘家有人陪同,新娘不孤单,顺便到男方去蹉一顿,还有礼物可收哟。这会儿乱糟糟的,礼上人员把嫁妆绑好,收拾妥当之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毯铺地(男方娶亲客效劳的时候到了,铺到院外),新娘就出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老年人举行婚礼流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老年人举行婚礼流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lcbtn.com/post/4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