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建中式司仪婚礼流程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建中式司仪婚礼流程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其实每个地方的新娘出门礼仪都不一样,看娶的是哪里新娘,要入乡随俗!我就说说我亲身体验过的两次随朋友接亲的新娘出门礼仪:
湖南某地方新娘出门礼仪:
1.新郎未接到新娘前,新娘不能下地,只能在床上
2.新郎来接新娘时,要入门,必须经过伴娘团的关卡,设置的关卡一般都是自行设置的游戏环节,有要新郎唱情歌给新娘听的;有摆出最妖艳的姿势拍照发朋友圈的
3.入门后需要找到新娘藏起来的红鞋子,一般都是放在房间里,这伴随着酸甜苦辣的一些食物水果,意味着不管是酸甜苦辣,都可以一起走下去,酸(柠檬)甜(甜牛奶)苦(苦瓜)辣(红辣椒),在找鞋子时,如果找出来的是上述的食物,新郎必须吃下,也可以请兄弟团帮忙吃
4.找到鞋子后帮新娘穿上,并背出门
海南新娘出门礼仪:
1.和湖南的类似一样的游戏,必须派红包,才能入门
2.一样的背上新娘出来
3.给岳父岳母敬茶
福州“喜娘习俗”在2015年成功入选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2017年初,“喜娘习俗”又被福建省***收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福州,喜娘又称伴房嬷,在福州十邑的传统婚礼中,喜娘是一种职业,汉族的传统婚俗中,男方家庭一般会雇请通晓礼仪的妇女担任司仪。她必须能说会道,善于应酬,主要职责是指引安排结婚礼仪。在中国,喜娘的历史可追溯到周代,她们是中式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喜娘在婚礼上唱出嫁诗•吴心钰/摄)
在以前封建时期,新郎新年之间都没有见过面,家族又大,互相不知道如何称呼,礼数特很繁复,这就需要请一位喜娘,热闹气氛,也可以教新娘怎么行礼。
福州传统婚礼仪式主要有上头仪式、新人会面、束发加笄、称呼礼、托付礼、全家执手礼和亲迎礼历礼成等七个环节。这些对喜娘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早期喜娘要的任务更加复杂,要参与布置喜糖、陪新郎出发迎娶新娘、接亲时要配合新娘“撒麦哭嫁”、指导新人拜天地和拜祖宗等等都要喜娘的参与。
▲(资深“喜娘”向学员介绍 “子孙桶”•梅永存/摄)
现在时代在进步,新人们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程序也简化了,不少喜娘也学起了潮流的词汇,还会把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和传统的方言吉利话结合起来,颇受欢迎。如今也有越来越多“洋气”的年轻人选择传统的福州婚礼,喜娘这一职业,是对闽都文化很好的传承。比如喜娘会引导新娘给公婆敬上福州市市花茉莉花茶,“茉莉”与“莫离”谐音,既代表新娘纯洁文静,又预示新人婚姻和和美美不分离。
自2010年福州成功举办第一届喜娘大赛之后,喜娘文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今年的第三届喜娘电视大赛暨海峡两岸喜娘电视大赛总决赛在闽都民俗园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福州的80后喜娘郑增增最终获得冠军,长乐的郑丹和闽侯的靓亮分获亚军和季军。
是的,喜娘在福州有2000多年历史,对于福州家庭,婚礼上,喜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她既能引导新人家庭里各个婚俗程序,又能调动大家的气氛,新生代喜娘不落俗套,时尚又不失幽默感,我就是增增,第三届喜娘大赛冠军!!!
视频加载中...
咱们捡贵的说说吧!如果现在你要想娶一个山西姑娘的话,按当地的规矩,你就得出20万的彩礼钱,20万啊!根据南方财富公布的2017年各省人均工资表显示,山西人均月工资才三千块钱呀,算算!算算!如果你生活在当地,得整整七年不吃不喝的奋斗,才能娶到媳妇!那如果工资还不到三千块的人,娶个媳妇那还不得要个一二十年?不过这还不算啥,新疆的更狠,20万彩礼再加首饰。意味着不出个30万,媳妇是根本娶不回来的!甚至甘肃一些地方的彩礼还要到了88万的天价。这谁还娶的起呢?
再来看看江苏、四川、云南这些彩礼相对便宜点的地方,基本都是几万块钱。根据工资表可以看到,这些地方的人均工资普遍都在五千左右,当地的年轻人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奋斗个两三年,还是可以抱得美人归的。不过还有更给力的呢,重庆人家那里的姑娘出嫁***礼钱都不要,简直堪称中国好新娘。
总之,根据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一线城市外。如果以10万为彩礼分割线的话,要价在10万以上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了山西、新疆、甘肃、内蒙古等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要价10万以下的省份却集中在了江苏、湖南、四川、广东等南方经济相对优势的地区。
不知道你们看完之后有没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越穷的地方彩礼价钱越高呢?最后,在这里偷偷地问一下各位!按你们当地的规矩,结婚要收多少彩礼钱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建中式司仪婚礼流程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建中式司仪婚礼流程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lcbtn.com/post/46847.html